贷款平台为急需资金周转的人提供了便利,但也成为不法分子的“捞金工具”。本文将揭露虚假宣传、手续费诈骗、AB贷陷阱等8大常见骗局,结合真实案例拆解套路,帮你避开贷款路上的“深坑”,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。
一、还没放款就让交手续费?小心被“割韭菜”
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?平台审核秒通过,但对方突然说“需要先交998元保证金才能放款”,或者用“银行流水不足”的理由让你转账。说实话,这种骗局已经老套到掉牙了,可每年还是有人中招。
重点来了:所有正规贷款平台都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! 银保监会早就明文规定,那些打着“激活费”“解冻金”名目要钱的,99%是骗子。去年浙江就有个案例,受害者被连环套路,交了6次“保证金”总计5万多,结果对方直接消失。
二、打着“低息”“秒批”旗号的钓鱼广告
手机上突然弹出个广告:“凭身份证秒贷20万,日息低至0.01%”。先别激动,点进去可能就掉坑里了。这些广告往往用夸张的文案吸引点击,实际要么是高利贷,要么是收集个人信息的钓鱼网站。
有个朋友的真实经历:他在某平台申请贷款时,对方要求上传身份证正反面、银行卡照片,甚至要人脸识别。结果半个月后,莫名其妙多了3笔网络贷款,这才发现信息被盗用了。所以啊,看到太夸张的广告词先打个问号,查清楚平台资质再操作。
三、AB贷套路:你以为在帮忙,其实在背债
这个骗局最近特别猖獗!骗子会跟贷款人说:“你征信有点问题,找个征信好的朋友来担保就能放款”。等朋友配合做了人脸识别或签字,实际上是以朋友名义申请了新贷款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更绝的是,有些骗子还会伪造银行批贷短信,比如显示“50万额度已审批”,然后说需要朋友账户走账。等钱打到朋友卡上再转出去,最后朋友成了实际借款人。这种套路已经让很多人丢了友情又背债,千万要警惕!
四、冒充客服索要验证码
“您好,这边需要您提供短信验证码核对身份”...接到这种电话直接挂断!正规平台客服绝不会索要验证码。有骗子会伪装成知名贷款平台的客服,以“调整利率”“修改信息”为由骗验证码,转走账户余额甚至用你的身份二次贷款。
去年公安机关破获的案例中,有个诈骗团伙专门购买贷款用户信息,精准实施诈骗。记住,验证码取款密码,打死都不能给陌生人!
五、阴阳合同里的数字游戏
签合同时明明写的是年化利率12%,还款时突然冒出服务费、管理费、担保费,实际综合成本高达36%。这种通过拆分费用玩“利率魔术”的套路,在很多不正规的小平台屡见不鲜。
更隐蔽的是“砍头息”陷阱。比如借10万,合同写的是10万本金,实际到账只有9万,那1万直接被扣作“服务费”。根据最高法规定,借款利息必须以实际到手金额为基数计算,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直接起诉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六、暴力催收+精神控制
“下午3点前不还款,就把你的照片P成遗照群发通讯录!”这不是电影台词,是真实发生的催收威胁。有些非法平台故意设置超高利息让人还不上,然后外包给催收公司进行恐吓。
他们常用的手段包括:伪造律师函、爆通讯录、AI合成不雅照片等。遇到这种情况直接报警,去年刚实施的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明确规定,未经允许获取通讯录信息属于违法。
七、山寨APP的“高仿”陷阱
在应用商店搜索“XX贷”,排名前几的可能是山寨货!这些APP图标、名称和正规平台几乎一样,但下载后会诱导用户填写银行卡信息。有技术人员测试发现,某些山寨APP在输入信息后,5分钟内就会收到境外来电。
建议通过官网渠道下载APP,安装前务必查看开发者信息。比如某知名平台的山寨版,开发者显示的是“XX科技公司”而非持牌机构名称,这种细节要多留心。
八、“注销贷款账号”新型诈骗
突然接到电话说:“您注册的贷款账号需要注销,否则影响征信”。对方能准确报出你的姓名、毕业院校甚至身份证号,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。接着会要求下载视频会议软件,通过共享屏幕的方式操控你的手机转账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实际上,个人征信与是否注销贷款账号无关!这种骗局主要针对大学生和刚工作的年轻人,光2023年上半年涉案金额就超2亿元。记住,凡是让你“清空额度”“转账到安全账户”的都是骗子。
说到底,避免贷款骗局的关键就三点:查资质(看有无金融牌照)、守信息(不泄露验证码)、留证据(保存聊天记录)。遇到拿不准的情况,直接拨打银保监会热线12378咨询,比网上查半天都管用。毕竟涉及到钱的事,多长个心眼总没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