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急需资金周转的朋友都在寻找不上征信的贷款平台,但需要提醒的是,目前99%的正规金融机构都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统。本文整理了部分可能存在不上征信记录的小额借款渠道,同时重点分析其潜在风险。文章涉及平台均为市场真实存在案例,但借贷需谨慎,建议优先选择合规渠道。
一、为什么有人专门找不上征信的平台?
说实话,大家找这类平台无非三个原因:担心征信查询次数太多、已有逾期记录怕影响新贷款、或者单纯不想留下借款痕迹。特别是有些自由职业者,因为收入证明不齐全,总觉得正规渠道批不下来。但咱得把丑话说在前头,现在连很多网贷都接入了百行征信,真正不上征信的平台要么利息高得吓人,要么存在违规放贷嫌疑。
二、这些类型的小贷平台可能暂未上征信
(注意:以下列举平台仅作市场情况说明,不构成借贷建议)
1. 地方性小额贷款公司比如某些三四线城市持牌的小贷机构,像XX省农信社下属的小贷公司(这里具体名字就不写了),他们的部分信用贷产品目前还没完全对接征信系统。不过要注意,这些公司通常要求本地户籍或有抵押物。
2. 部分消费金融公司次级产品像马上消费金融的"应急钱包"、招联金融的"极速借"这类针对次级客群的产品,根据用户反馈,小额短期借款可能不会单独上报征信。但要是逾期超过30天,铁定还是会上报的。
3. 海外背景的网贷平台比如之前比较火的钱站、拍拍贷国际版,这些平台资金端在境外运营,放款主体不是境内持牌机构,所以暂时没接入央行征信。不过去年开始监管已经加强整治,这类平台数量越来越少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4. 特定场景的消费分期像某些手机租赁平台(比如机蜜、享换机)的分期服务,以及教育机构自营的培训贷,如果单笔金额在3000元以下,有时候不会单独上征信。不过这个要看具体合作资方,没有统一标准。
三、不上征信≠没有借贷记录
这里有个重要误区要提醒大家:很多平台虽然不上央行征信,但会记录在百行征信、前海征信等民间征信系统。去年有个客户就是,在某网贷借了5000块没上央行征信,结果后来申请银行房贷时,银行调取前海征信记录发现了这笔贷款,差点被拒贷。
另外现在很多金融平台都在用同盾科技、鹏元征信等大数据风控,你要是同时在多家平台借款,就算没上央行征信,多头借贷记录也会被检测到。有个做餐饮的朋友就是这样,同时撸了7-8个小贷,结果后来连正规平台的备用金都借不出来了。
四、这些风险你必须知道
1. 高额服务费套路比如某平台广告写着"日息万五",结果放款时才发现要收20%的"风险管理费"。这种案例在投诉平台上每月都有上百起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2. 暴力催收防不胜防去年有个真实案例,王女士在某平台借了1万元,逾期3天就被爆了通讯录,连前公司同事都收到催收短信。这些平台之所以敢这么搞,就是因为他们不上正规征信系统,催收手段更肆无忌惮。
3. 阴阳合同陷阱有些平台合同里藏着"服务费转本金"条款,比如你借1万,合同写成借款1.2万,其中2千算作"信息服务费"。这种操作既推高实际利率,又可能涉及法律风险。
五、实在需要应急借款怎么办?
如果确实急需用钱,可以考虑这些相对正规的渠道:
1. 银行消费备用金比如招行e招贷、建行快贷,虽然要查征信,但很多产品使用后不会单独显示贷款记录,只在征信上体现为信用卡额度变化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2. 互联网巨头旗下产品像微信微粒贷、支付宝借呗,这些虽然上征信,但如果是小额短期周转(7天内还清),通常不会对征信产生实质影响。不过记得要选"按日计息"的还款方式。
3. 典当行实物抵押黄金、名表等贵重物品可以直接抵押,最快半小时放款。比如华夏典当、宝瑞通这些老牌典当行,综合费率大概在3%-5%/月,比很多小贷平台还低些。
最后唠叨几句:今年监管部门在严打非法放贷,4月份刚通报了17家违规平台。建议大家还是把眼光放长远,珍爱征信记录,现在很多平台都在陆续接入征信系统,今天没上的说不定明天就上了。真要借钱周转,不如好好养养征信,申请正规银行的信用贷,年化利率能差出20个百分点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