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使用网贷的朋友,可能自己都记不清在哪些平台借过钱。本文教你通过央行征信报告、第三方数据平台、手机短信记录、APP授权查询及手动统计法,5种真实有效的方法查清借款记录。重点解析不同查询方式的优缺点,并提醒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,避免被不良平台钻空子。
一、查征信报告看银行类贷款
现在查征信特别方便,拿着身份证在银行网点自助机就能打印,或者直接在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」官网申请电子版。注意每年有2次免费查询机会,超过的话要收10块钱服务费。
打开征信报告后重点看「信贷交易明细」部分,这里会列出所有接入了央行系统的贷款记录。比如说你在招商银行办的闪电贷、交通银行的惠民贷这些银行系产品,还有像微粒贷、借呗这类正规网贷都会显示。
不过要注意,有些网贷平台可能还没接入征信系统。我去年在某个小平台借过5000块急用,结果查征信时根本没显示。所以单靠征信报告可能查不全,还要结合其他方法。
二、第三方数据平台查网贷记录
现在市面上有不少合法的第三方征信机构,比如百行征信、同盾科技、鹏元征信这些。注册时需要实名认证,有些还要做人脸识别,虽然麻烦点但数据挺全的。
以百行征信为例,登录APP后能看到你在近5年内,在200多家网贷平台的借款记录。不过要注意这些平台查一次收费15-30块不等,而且可能存在数据延迟。上个月我帮朋友查的时候,发现他半年前还清的一笔网贷还没更新状态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这里要提醒大家,千万别去那些不知名的所谓「大数据查询」网站。之前有粉丝中过招,交了钱没拿到报告不说,身份证信息还被倒卖了,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三、翻手机短信和APP找线索
借款人基本都收到过还款提醒短信,在手机短信里搜「还款」「额度」「借款」这些关键词,能挖出不少记录。我上次用这个方法,居然找出3个完全忘记借过的平台,都是之前双十一为了凑满减临时借的。
还有更直接的办法——查手机应用列表。仔细看看有没有装过360借条、分期乐、京东金条这些常见平台的APP。这里可能需要点耐心,有些人会把借款APP藏在文件夹里,或者卸载了但没删安装包。
重点检查微信服务里的「微粒贷」和支付宝的「借呗」入口。这两个虽然方便,但很多人借了钱就关掉入口,等收到账单才想起来。建议在「微信支付」-「服务管理」和「支付宝设置」-「功能管理」里查看历史使用记录。
四、查银行卡流水倒推记录
登录手机银行APP,把最近3年的交易明细导出来。用Excel筛选「收入」项,重点看那些非工资入账的记录。正规贷款平台放款时,备注里都会带平台名称,比如「招联金融放款」「中邮消费转账」之类的。
遇到没写清楚的就对照金额查。比如说去年6月15日收到一笔8000元转账,回想下那段时间是不是申请过贷款。实在想不起来,可以打银行客服查详细流水,不过可能需要去柜台办理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这个方法虽然费时间,但准确率最高。我之前帮亲戚对账,发现他同时在6个平台有借款,都是通过不同银行卡周转的。不过要注意,有些平台会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放款,流水显示的是「XX科技公司」而不是平台本名。
五、手动统计的笨办法
实在不放心的话,可以拿张纸把记得的贷款平台都写下来。先列出现有的:手机里装的借款APP、微信/支付宝里的借贷入口、刷过的信用卡分期...
再翻邮箱找电子合同,很多平台借款成功都会发邮件。重点找包含「借款协议」「授信合同」「还款计划表」这些关键词的邮件。去年我整理时就发现,有2个小平台借完就卸载APP了,全靠邮件才想起来。
最后查各个平台的账户中心。现在很多平台都支持「身份证号登录」,用手机号+短信验证码登录后,在「我的借款」里能看到历史记录。不过要注意,有些平台超过3年没借款就会清空记录,这种情况只能打客服电话查了。
查询后发现太多贷款怎么办?
如果发现自己在超过5个平台有借款,建议尽快做债务整合。优先还清那些利息高的网贷,比如日息0.05%的相当于年化18%,比银行信用贷高出一倍。可以尝试用银行的低息贷款来置换,比如说现在很多银行推出的「网贷转贷」业务,年利率能降到7%左右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还要特别注意那些「被贷款」的情况。去年有个案例,某平台业务员偷偷用客户手机申请贷款,直到查征信才发现。如果查到不认识的借款记录,要立即联系平台核实,必要时报警处理。
最后提醒大家,千万不要同时申请超过3家贷款平台。现在很多平台都接入了大数据风控,频繁申请会被标记为风险用户,不仅影响批贷成功率,还可能降低现有额度。建议每季度自查一次借款情况,及时注销不用的账户,保护好个人征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