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借款人逾期未还款时,部分贷款平台通过"爆通讯录"的方式施压催收——也就是将借款人的借贷信息群发给其通讯录联系人。这种行为究竟是否合法?本文将结合真实案例和法律条款,从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刑法》等角度分析其违法性,并给出遭遇此类情况时的应对策略,帮助借款人维护自身权益。
一、什么是"爆通讯录"?
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样的场景:某天突然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,说你的朋友张三在XX平台借款逾期,还附上身份证号码和家庭住址。这种未经当事人允许,就将借贷信息群发给手机通讯录联系人的行为,就是典型的"爆通讯录"。
实际操作中,有些平台会在用户申请贷款时,偷偷获取手机通讯录权限。比如2021年某消费金融公司就被曝出,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复制了超过2000条通讯录记录。更夸张的是,个别催收公司甚至会伪造律师函、法院传票,用这些伪造文件来威胁借款人的亲友。
二、这种行为到底违不违法?
先说结论:爆通讯录是明确的违法行为。可能有人会觉得,欠债还钱天经地义,催收不是正常操作吗?但合法的债务追讨和违法催收之间,其实有明确的界限。
根据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第十条规定,任何组织、个人不得非法收集、使用他人个人信息。通讯录里存储的亲朋好友电话,属于个人隐私信息范畴。平台在未获得通讯录联系人同意的情况下,擅自使用这些信息进行催收,已经构成违法。
三、涉及哪些具体法律条款?
1. 《民法典》第1033条明确规定,未经权利人明确同意,不得以电话、短信等方式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。去年杭州就有个典型案例,某网贷平台因群发催收短信被判赔偿收信人精神损失费。
2. 《刑法》第253条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,违法获取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,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。2022年广东某催收公司就因非法获取近10万条通讯录信息,负责人被判刑1年6个月。
3. 银保监会发布的《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》第51条,特别强调不得向与债务无关的第三方进行催收。这个条款虽然针对的是商业银行,但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网贷平台的监管也参照执行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四、遭遇爆通讯录怎么办?
如果已经遇到这种情况,先别慌。建议按照以下步骤处理:
1. 立即保存证据:截屏通话记录、保存短信内容,如果是电话催收可以录音。记得要记录具体时间、催收人员工号(如果有的话)。
2. 向平台正式投诉:通过官方客服渠道提交书面投诉,要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。有个技巧是,投诉时记得引用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相关条款,平台通常会重视这类专业投诉。
3. 向监管部门举报:包括地方金融办、银保监会消保局、工信部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等渠道。去年有个案例,借款人同时向三个部门举报后,违规平台3天内就停止了催收行为。
4. 考虑法律诉讼:如果造成严重精神损害或名誉损失,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索赔。注意要保留医院诊断证明、误工证明等材料。
五、如何预防通讯录被爆?
与其事后维权,不如提前做好防范: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• 谨慎授权通讯录权限:安装贷款APP时,如果遇到强制要求通讯录权限的,建议直接放弃申请。正规平台通常只需要运营商认证。
• 设置手机权限管理:在手机设置里关闭贷款APP的通讯录访问权限。有些安卓手机还能设置"空白通行证",就是给APP一个假通讯录。
• 使用备用联系人:实在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时,可以填写关系较远的同事或朋友,避免波及直系亲属。
• 选择正规持牌机构:银行、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的风控更规范,一般不会采用违法催收手段。
六、特殊情况如何处理?
有些借款人会问:"我已经逾期了,平台威胁要爆通讯录怎么办?"这时候要记住三个原则:
1. 保持沟通渠道畅通:主动联系平台说明还款计划,根据《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》第70条,其实可以协商个性化分期方案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2. 不要以贷养贷:很多被爆通讯录的案例,都是因为借款人借新还旧陷入恶性循环。建议先停止新增借贷,做好债务规划。
3. 善用法律反制手段:如果平台已经违法催收,可以明确告知对方其行为已涉嫌犯罪,根据《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》,此时你有权要求暂停催收。
七、行业现状与未来监管
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统计,2022年涉及违法催收的投诉量同比下降了37%,说明监管正在见效。现在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采用AI机器人催收,既能合规操作,又能避免人工催收的情绪化问题。
不过要提醒的是,今年3月刚修订的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》,特别新增了"不得向无关第三方披露债务人信息"的条款,违法催收的成本会越来越高。对于借款人来说,关键还是要理性借贷、按时履约,这才是避免催收纠纷的根本之道。
总之,爆通讯录绝不是正常的催收手段,而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。遇到这种情况,既要勇于维护自身权益,也要反思借贷行为是否合理。毕竟,法律保护的是合法债权债务关系,对于违法催收必须零容忍,但按时还款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