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2P网络贷款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形态,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操作规则。本文整理了20个真实存在的核心名词,用通俗语言解释其含义和应用场景,帮助用户快速理解平台运作逻辑、风险提示及投资技巧,避免因概念模糊造成资金损失。
一、基础概念类名词
P2P网络贷款平台:这个听起来有点学术的词,其实就是咱们常说的"网贷平台"。它就像个线上中介,把需要用钱的人(借款人)和愿意出借资金的人(出借人)撮合在一起。不过要注意,现在合规平台都转型成"信息中介"了,也就是不能碰资金更不能做担保。
借款人:简单来说就是找平台借钱的人。他们得提交身份证、收入证明这些材料,平台会审核他们的还款能力。不过现在很多平台已经不放个人贷了,主要做小微企业借款。
出借人:也就是咱们普通投资人。把闲钱通过平台借出去赚利息,但要注意现在都叫"出借"不叫"投资"了,这是监管要求必须规范的称呼。
二、产品服务类术语
标的:这是平台上每个借款项目的统称。比如你看到"新手专享30天""企业经营贷A001"这些,都是标的。每个标的必须披露借款用途、金额、期限这些关键信息。
年化收益率:这个数字看着简单其实有门道。举个例子,平台宣传的8%年化收益,如果是等额本息还款,实际到手的收益可能只有4.5%左右,这就是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差别。
风险准备金:部分平台会设立这个资金池,用来垫付逾期项目的本息。不过要注意,按监管规定,平台不能承诺保本保息,所以现在很多平台改叫"质保服务专款"之类的名字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三、资金安全相关名词
资金存管:重点来了!这个指的是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帮平台管理资金,防止平台挪用。但要注意存管≠托管,存管银行不审核项目真实性,只管资金流向。
自动投标工具:这个功能用好了能省心,用不好会坏事。原理是系统自动帮你分散投资多个标的,但有些平台会通过这个功能搞期限错配,也就是短标长投,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。
债权转让:相当于二手市场。比如你投了12个月的标,6个月后急需用钱,可以把剩下6个月的债权转给别人。但市场冷清时可能出现折价转让,甚至根本转不出去的情况。
四、风险提示类术语
逾期率:这个指标要看计算方法。有些平台用"金额逾期率",有些用"项目逾期率",前者可能只有1%,后者可能高达5%。建议同时关注平台公布的90天以上逾期率,这个数据更真实。
坏账率:比逾期更严重的情况,指确定无法收回的贷款。不过现在很少有平台公布真实坏账率,可以参考上市公司财报或行业协会数据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刚性兑付:早些年平台常用的套路,承诺保本保息。但根据2016年《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》,这属于违规行为,现在还敢这么宣传的平台,建议直接拉黑。
五、合规监管类术语
信息披露专栏:合规平台网站必须设置这个板块,包含运营数据、审计报告、备案进度等内容。重点看这几个数据:借贷余额、出借人数、逾期金额,这些数据要每月更新。
备案登记:这个相当于平台的"营业执照"。但实际情况是,全国至今没有一家平台完成备案,都在整改中。如果看到宣称"已获备案"的平台,可以直接向地方金融办举报。
三降要求:监管层提出的硬指标,指降余额、降人数、降店面。2019年至今仍在执行的调控政策,所以看到规模持续增长的平台反而要警惕。
六、其他实用知识点
等额本息/等额本金:两种主流还款方式。前者每月还款额固定,后者每月还的本金固定。用计算器算算就知道,等额本息的总利息更高,但前期压力小,适合现金流稳定的借款人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第三方担保:现在合规的做法是引入融资担保公司。不过要注意,担保公司也有资质之分,注册资金低于1亿的最好别信,而且连带责任担保比一般担保更有保障。
存管账户:现在必须开通的银行账户,分个人存管账户和平台存管账户。充值的时候钱先进银行存管户,投标成功后才会划给借款人,这个设计确实能防范资金池。
最后提醒大家,虽然P2P行业还在整顿中,但只要掌握这些核心概念,至少能看懂平台的基础信息。投资前一定要把标的详情、担保措施、资金流向这些内容搞明白,别被高收益蒙蔽双眼。记住,收益率超过8%的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,毕竟现在银行理财也才3%-4%的收益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