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,不少人对贷款刷脸存在隐私顾虑或操作障碍。本文整理真实存在且无需刷脸认证的正规贷款渠道,涵盖银行、持牌网贷平台及小额贷款公司,重点分析不同产品的申请条件、审核流程及潜在风险,并提醒借款人注意利率计算、资质验证等关键问题。
一、哪些正规平台贷款不需要刷脸?
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结果,经过实际测试和资料收集,目前有这几类平台存在非刷脸贷款选项(具体以实际申请页面为准):
1. 传统银行信用贷产品
比如工商银行融e借、建设银行快贷的部分申请通道,通过网银或手机银行提交资料时,系统可能根据风险评级跳过人脸验证环节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这类产品通常需要先持有该行储蓄卡或信用卡,且征信记录良好。
2. 部分网贷平台
像招联好期贷、360借条等持牌机构,在老用户复借或额度循环使用时,有时会免除人脸识别步骤。不过首次申请大多仍需完成全套认证,这个大家要有心理准备。
3. 地方性小额贷款公司
某些区域性小贷公司(比如重庆的小贷牌照机构),在线下办理抵押贷款时可能不需要刷脸,主要依靠身份证原件核验和面签。但这类机构要特别注意核实资质,避免遇到套路贷。
4. 信用卡现金分期
已有信用卡的用户,在申请账单分期或现金分期时,多数银行只需短信验证码验证。比如中信银行的现金分期,最高额度能达到信用卡固定额度的90%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5. 其他特殊渠道
比如通过支付宝生活号申请的某些银行产品,可能调用已有的实名认证信息。还有部分助贷平台在资料预审阶段不强制要求人脸识别,但正式放款前仍需补全手续。
二、申请过程中要注意的坑
虽然说找到不需要刷脸的渠道能解决部分人的痛点,但有几个关键点必须提醒:
1. 验证方式替代风险
不刷脸的平台往往会加强其他验证手段,比如要求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、进行银行卡四要素验证(姓名、身份证号、卡号、预留手机号),这些信息泄露同样存在风险。
2. 谨防诈骗平台
现在有些山寨APP打着"不刷脸秒下款"的旗号,实际是收集个人信息的骗局。建议在工信部APP备案查询系统核实平台资质,安装时注意查看权限申请是否合理。
3. 利率可能更高
免除生物识别的贷款产品,年化利率普遍在18%-24%之间,比需要人脸认证的银行产品(通常4%-10%)高出不少。有个朋友上次急着用钱没仔细算,后来发现多还了将近一半利息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三、不需要刷脸贷款的优缺点
先说优点:对于面部特征不明显(如整容)、手机摄像头故障,或者单纯介意生物信息采集的用户,确实提供了更多选择。操作流程也相对简单,有些产品3分钟就能完成申请。
但缺点也很明显:额度普遍较低,多数在5000-5万元区间;审核更严格,可能需要提供公积金、社保等补充材料;存在信息泄露隐患,特别是非持牌机构可能存在数据倒卖风险。
四、真实申请案例参考
去年帮亲戚操作过一个案例:他在某城商行申请的消费贷,通过U盾+短信验证的组合方式完成了20万贷款,全程没有刷脸。但前提是已在该行办理过对公账户,且近半年流水稳定。
另一个例子是某网贷平台的老用户,在信用分达到650分以上后,申请提额和借款都跳过了人脸环节。不过这个机制不透明,平台会根据风控模型动态调整验证方式。
五、重要安全提醒
最后必须强调:不要轻信"完全不验证身份"的贷款广告,正规机构至少需要身份证信息和手机号验证。如果遇到仅凭手机号就能放款的平台,99%是诈骗或高利贷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建议大家在选择非刷脸贷款时,优先考虑银行系产品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,虽然流程可能繁琐些,但资金安全和隐私保护更有保障。另外记得在放款前仔细阅读合同,特别关注服务费、提前还款违约金等条款。
说到底,贷款还是要量力而行。现在市面上确实有些渠道可以避开刷脸验证,但相应的风险成本也可能增加。大家根据自身情况权衡选择,有任何疑问最好直接咨询平台客服或金融监管部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