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请网贷时稍不留神就可能掉进坑里,明明急需用钱却可能背上更多债务。本文揭露贷款平台常见的十大套路:从包装成「低息」的实际高利率,到捆绑销售的会员服务费,再到暴力催收和合同文字游戏。我们整理了真实案例和应对策略,教你识别虚假宣传、避开砍头息、保护个人征信,看完至少能避开80%的贷款陷阱。
一、低息广告背后藏猫腻
很多平台广告写着「日息万三」「年化利率3.6%」,听起来比银行还划算对吧?可千万别急着申请!这里有个关键点要分清:APR名义利率和IRR实际利率能差出2-3倍。比如某平台显示月费率0.8%,实际年化可能高达18%。更坑的是,有些平台把利息拆分成服务费、管理费,七七八八算下来比本金还多。前几天有个粉丝说借2万要还3万,这时候你可得拿计算器好好算清楚。
二、砍头息换个马甲继续收
国家明令禁止预先扣除本金的砍头息,但有些平台变着花样收钱。比如放款时强制购买「风险保障计划」或「会员服务」,2000元的贷款先扣300元「信息服务费」。更隐蔽的是要求借款人先充值VIP才能提现,这类套路在现金贷平台特别常见。记住,所有放款前收费的行为都涉嫌违规,遇到这种情况直接向银保监会投诉。
三、自动续约的合同陷阱
签电子合同时千万别光点「下一步」,仔细看借款期限和续约条款。有用户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原本申请的1个月短期借款,因为没注意合同里的自动展期条款,结果三个月滚出五倍债务。特别是某些消费分期平台,默认勾选「到期自动延期」,每延期一次就要多收15%手续费,这种套路专门坑着急借钱不看条款的人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四、暴力催收防不胜防
逾期第一天就爆通讯录的催收见过吧?现在催收公司学聪明了,改用「温柔刀」:冒充律师发虚假起诉通知,伪造法院传票图片,甚至PS借款人裸照威胁。更可怕的是有些平台故意制造还款障碍,比如在还款日当天系统维护,导致逾期后收取高额违约金。遇到这种情况要立即录音取证,直接联系平台官方客服,记住催收说的每句话都可能是套路。
五、征信杀手连环计
频繁申请网贷的人要注意了!每次点击「查看额度」都可能触发平台查询征信,短期多次查询会让银行觉得你「极度缺钱」。更坑的是有些平台在放款前要签征信授权书,就算最终没借钱,查询记录也留在征信报告里。有个案例是用户半年申请了8次网贷,结果房贷被拒,这时候后悔都来不及。建议每月自查征信不要超过2次,优先选择「不查征信出额度」的平台。
六、捆绑销售防不胜防
好不容易通过贷款审核,到放款页面突然跳出「加购保险享快速到账」。很多借款人着急用钱就勾选了,殊不知这些意外险、账户安全险价格虚高,200元的保险成本可能不到20元。更离谱的是某些教育分期平台,把课程费和贷款捆绑,一旦机构跑路,学费还得继续还。记住所有非必要的增值服务都可以取消,遇到强制捆绑直接截图投诉到金融监管部门。
七、阴阳合同玩文字游戏
同一笔贷款在APP显示年化12%,纸质合同却写着24%,这种阴阳合同不是传说。有些平台在电子签约时修改关键数据,或者用「综合资金成本」代替「年化利率」。更隐蔽的是把利息算成「风险管理费」,在法律上规避利率上限。建议签合同时手机录屏保存证据,重点核对金额、期限、利率三要素,发现不一致立即终止借款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八、提前还款反被罚
想着提前还款能省利息?有些平台收3%-5%的提前还款违约金,算下来比按期还还要多花钱。特别是某些银行系的消费贷,合同里藏着「前6个月提前还款收取手续费」的条款。更夸张的是有平台规定,提前还款要重新计算利息,相当于变相收取违约金。所以申请贷款前一定要问清楚:提前还款有没有限制?收不收手续费?别等还钱时才发现被套路。
九、会员费连环收割
「开通会员享优先放款」「VIP专属低利率」这些宣传听着耳熟吧?很多平台把基础服务拆分成白银、黄金、钻石会员,每月扣29-99元不等。有用户算过账,借5000元分3期,会员费就占了总成本的30%。关键是这些会员权益根本用不上,所谓的「优先放款」其实就是正常放款速度,开通会员反而拉高了综合借款成本。
十、注销账户难如登天
还清贷款想注销账户保护隐私?90%的平台没有在线注销入口。客服会反复挽留说「保留账户有助于提升信用分」,或者说「注销需寄送身份证复印件」。更可怕的是某些平台在你注销后仍然保留数据,过段时间又用「专属优惠」诱导借款。建议注销时要求出具书面销户证明,同时修改登录密码、解绑银行卡,防止信息被二次利用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看完这些是不是觉得步步惊心?其实只要记住三个原则:不轻信低息广告、不点击陌生链接、不签模糊合同,遇到问题及时拨打12378金融投诉热线,就能避开大部分贷款陷阱。下次申请贷款前,不妨先收藏这篇文章对照检查,毕竟赚钱不容易,可别白白送给网贷平台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