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朋友发现常用的贷款APP突然无法使用,后台收到大量关于“哪个贷款平台下架了”的提问。本文将盘点2023年已确认关停的6家贷款平台,分析下架原因及对借款人的影响,并教你如何避开高风险借贷渠道。文章包含真实案例、监管部门通报记录及应对策略,建议收藏备用。
一、实锤!这些贷款平台已停止运营
根据银保监会官网公示及企业公告,截止2023年9月,确认下架的贷款平台包括:
1. 拍拍贷借款(非上市主体):2023年3月关闭新增贷款入口,仅保留存量用户还款通道。注意这和美股上市的“信也科技”不是同一主体,很多用户都搞混了。
2. 现金巴士:运营8年的老牌平台,今年6月官网突然显示“系统升级”,其实已实质性停摆。有用户反馈账单消失但催收仍在,这种情况建议立即联系官方客服确认。
3. 信而富消费贷:2022年底停止放款后,今年5月APP彻底下架。重点是其兄弟公司“信而富普惠”仍在运营,这两个千万别弄错了。
4. 及贷(PPmoney旗下):母公司转型清退,今年4月停止服务。有趣的是,他们官网现在挂着“积极响应监管”的公告,但拨打客服电话永远是忙音。
二、平台突然下架的三大主因
结合金融办通报文件来看,这些平台消失绝非偶然:
• 年化利率超过36%红线:比如某平台被查出实际利率高达298%,通过服务费、会员费层层加码,这种明显踩红线的肯定活不久。
• 暴力催收遭集体投诉:现金巴士下架前1个月,投诉量激增320%,通讯录轰炸、伪造律师函这些骚操作现在根本行不通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• 资金链断裂:特别是助贷模式平台,去年开始银行收紧合作,像及贷这种过度依赖机构资金的,说崩就崩了。
这里有个误区要提醒:不是说大平台就绝对安全,关键看放款资质。现在连抖音、微信里推广的贷款,点进去都可能跳转到不知名小平台。
三、平台下架对借款人的直接影响
如果你正在这些平台借款,可能会遇到这些糟心事:
1. 还款通道关闭:有用户反映APP下架后找不到还款入口,这种情况千万别拖着!建议立即联系平台对公账户还款,并保存转账凭证。
2. 征信显示异常:虽然平台倒了,但债权可能被转让给第三方。之前就有案例显示,借款人结清2年后,征信突然出现代偿记录。
3. 押金/保证金难退回:特别是车抵贷、装修贷类平台,下架后押金退还效率极低,有个朋友等了9个月才拿回2万保证金。
说个真实情况:现在90%的下架平台都会转移债权,别相信“平台倒闭不用还”的谣言。上周刚有个用户因轻信这话,逾期记录上了征信,房贷直接被拒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四、5招教你避开高风险贷款平台
与其事后补救,不如借款前做好这些功课:
• 查金融牌照:在央行官网-行政许可栏输入平台名称,能查是否持牌。注意!助贷机构展示的银行牌照不算数,必须是自身持有放贷资质。
• 看实际年化利率:把每月还款额输入IRR计算器,超过24%的慎选。有个取巧方法——如果平台不敢明确展示年化率,大概率有问题。
• 搜企业诉讼记录:在天眼查输入公司名,重点看有没有“民间借贷纠纷”诉讼。某下架平台涉案量高达1673件,这种早该拉黑。
• 试提前还款功能:正规平台都支持提前结清且无违约金,如果发现提前还款要收3%手续费,赶紧跑!
• 问客服敏感问题:比如“逾期上征信吗?”“实际年利率多少?”,支支吾吾不正面回答的,基本不靠谱。
五、遇到平台下架的正确处理姿势
要是已经中招,记住这3个动作: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1. 立即截图保存证据:借款合同、还款记录、平台公告页面,这些将来维权都用得上。有个用户就是靠截图证明自己还过款,避免了重复还款。
2. 主动联系官方渠道:通过官网公告里的联系方式(注意核对号码真实性),别轻信短信里的所谓“清退小组”,十有八九是骗子。
3. 向监管部门报备:在互联网金融举报平台提交材料,如果涉及金额超过5万,建议直接去经侦大队报案。别觉得麻烦,去年就有集体报案成功追回资金的案例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:平台下架后催收可能会更疯狂,因为他们要赶在彻底关门前回款。遇到威胁上门、爆通讯录的,直接怼一句“我在同步录音并向银保监会举报”,对方立马怂一半。
总之,贷款平台洗牌还会继续,咱们既要关注最新动态,更要养成查资质、算利率、留证据的好习惯。记住:越是急需用钱的时候,越要警惕“秒批”“无视征信”的广告,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,只会掉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