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在申请贷款时,都会发现合同里有一项"平台费"的支出。这个费用到底是谁收的?是银行还是第三方?收费标准怎么定?本文将详细拆解平台费的收取规则,揭秘银行、助贷机构与用户之间的收费关系,教你如何避免被重复收费,同时提供5个关键维权技巧。
一、平台费到底是个什么东西
先说清楚概念,平台费在业内也叫服务费或渠道费,是办理贷款过程中产生的中间费用。这里要注意和利息的区别,利息是资金使用成本,平台费更像是"跑腿费"。比如去年我朋友在某股份制银行办装修贷,合同里就单独列了笔1980元的平台服务费。
现在市面上主要有三种收费模式:
1. 银行直营贷款:通常不收平台费,但会收贷款管理费(一般0.3%-1%)
2. 银行合作渠道:比如通过手机APP或第三方网站申请,可能收0.5%-3%的服务费
3. 助贷平台:像某金融科技公司帮银行导流,收费最高能到5%
二、钱到底进了谁的口袋
这个要看具体办理渠道。如果是直接去银行网点办信用贷,那平台费多半是银行自己收的。不过据我了解,工农中建这些大行现在基本不收这项费用,反而是一些城商行、农商行还在收。
但如果是通过手机银行或第三方平台申请的,情况就复杂了。比如某银行的线上消费贷,虽然申请入口在支付宝,但平台费其实是银行和支付宝按比例分成的。去年有个案例,用户在某电商平台申请了20万贷款,结果发现平台费里银行拿60%,电商平台拿40%。
特别提醒大家注意这三种情况: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• 助贷平台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收费
• 银行工作人员私收"加急费"
• 中介机构收取双重服务费
三、收这个钱到底合不合法
这个问题要分情况看。根据银保监会2020年发布的《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》,银行收取平台费必须满足三个条件:
1. 在营业场所公示收费标准
2. 写入贷款合同附件
3. 不得与贷款利息捆绑计算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不过实际操作中有很多灰色地带。比如某商业银行的装修贷产品,虽然合同里没写平台费,但要求客户必须购买2000元的"VIP服务包",这个其实就是在变相收平台费。遇到这种情况,可以直接打12378银保监投诉热线。
四、不同银行的收费标准差异大
我整理了2023年主要银行的收费情况(数据来源于各银行官网):
工商银行:信用贷不收,抵押贷收评估费0.1%
招商银行:线上申请收0.5%技术服务费
平安银行:通过口袋银行申请收1%平台费
某城商行:线下办理收3%渠道服务费
要注意的是,很多银行的收费标准是阶梯式的。比如贷款50万以下收1%,50-100万收0.8%,超过100万只收0.5%。不过这个优惠需要主动提出才会告知,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能砍价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五、四招教你避开收费陷阱
1. 签约前必须看到盖章的收费明细表,很多业务员会用A4纸打印的清单糊弄人
2. 对比不同渠道费用,比如同一家银行的手机银行、网银、线下网点收费可能不同
3. 警惕"快速放款通道费",某股份制银行就被曝出收3%加急费,其实放款速度根本没区别
4.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,特别是微信聊天里关于费用的承诺
最后提醒大家,如果已经交了不合理的平台费,可以带着合同去银行网点要求解释。我去年帮亲戚处理过类似纠纷,最终要回了2000多块钱。记住关键点:银行必须提供收费依据文件,拿不出来就必须退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