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急需用钱时,很多人会打开支付宝里的花呗借呗。但面对频繁出现的"网贷陷阱"新闻,不少用户心里犯嘀咕:这两个产品到底合不合法?本文将从持牌资质、利率合规、资金渠道、监管动态等维度,通过真实数据和官方文件,带你摸清花呗借呗的合规底细。
一、持牌经营是真是假?
先说结论:花呗借呗确实有合法放贷资质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示的持牌机构名单,花呗的运营主体是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,借呗则归属于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。这两家公司都持有网络小贷牌照,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。
不过要注意,2021年网络小贷新规出台后,监管要求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亿元。蚂蚁集团随后就对这两家小贷公司进行了增资至185亿元的操作,算是踩准了合规节点。但最近两年随着互联网金融整顿,监管部门对联合贷款模式(即小贷公司联合银行放贷)的杠杆率控制得更严了,这个我们后面会详细说。
二、钱到底从哪来的?
很多人以为花呗借呗用的都是蚂蚁自己的钱,其实不然。根据蚂蚁集团招股书披露,截至2020年6月,平台促成的信贷余额中,98%资金来自合作银行和ABS(资产证券化)。简单说就是蚂蚁出2块钱本金,通过ABS循环融资能放出100块的贷款,这种模式曾引发监管对杠杆过高的担忧。
现在根据监管要求,蚂蚁必须按照30%比例出资参与所有联合贷款,相当于用30块本金才能放出100块贷款。虽然资金渠道合法,但这种模式调整直接导致花呗借呗的放贷规模缩水,部分用户额度被降低就是这个原因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三、利率有没有踩红线?
打开你的花呗账单,分期手续费写着0.6%/月,看起来不高对吧?但换算成年化利率其实是13.04%。而借呗的日利率通常在0.015%-0.06%之间,对应年化利率就是5.475%-21.9%。这里有个关键知识点:根据最高法院规定,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是LPR的4倍(当前约15.4%)。
但持牌金融机构不受这个限制!银保监会明确规定消费金融公司、小额贷款公司等持牌机构可自主定价。所以借呗年化21.9%虽然在民间借贷算高利贷,但作为持牌机构却是合法的。不过要注意,如果出现实际利率超过合同约定利率,或者存在服务费、砍头息等变相收费,那就是违规了。
四、催收手段合不合法?
遇到逾期时,部分用户反映收到过"再不还款就联系你父母"之类的催收电话。根据《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》,催收人员不得采用恐吓、侮辱、骚扰等方式。从公开投诉平台数据看,花呗借呗的催收投诉量在持牌机构中属于中等水平,主要问题集中在一天多次电话提醒和联系紧急联系人这两个环节。
不过有个细节要注意,2021年蚂蚁集团成立了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,现在花呗借呗的放贷主体正在逐步迁移到这个持牌消金公司。而消金公司受银保监会直接监管,在催收合规性上要求更严格,未来这类投诉可能会减少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五、用户权益怎么保障?
打开花呗的《用户服务合同》,会发现密密麻麻十几页条款。重点要看三条:一是征信授权条款,自2020年起花呗逐步接入央行征信系统;二是信息共享条款,明确说明会将数据提供给芝麻信用等关联方;三是争议解决条款,约定发生纠纷时由合同签订地法院管辖。
根据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,这些条款都需要用户单独勾选同意才能生效。实测发现,花呗在开通时确实做到了单独授权页面,不过那个页面往往被用户快速划过,这点需要自己多留心。
六、监管态度到底如何?
2023年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会议透露出关键信号:要求所有金融活动持牌经营、合规展业。蚂蚁集团目前正在进行的整改,包括将花呗借呗纳入消费金融公司、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的不当连接等,都是在响应这个要求。
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,现在监管对互联网贷款的态度是"规范发展"而非"一棍打死"。只要平台守住风险底线,做好消费者适当性管理(比如不给学生过度授信),这类产品仍有存在价值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总的来说,花呗借呗在持牌资质、利率设定、催收方式等方面基本符合现行法规,但作为用户要特别注意理性消费、按时还款,毕竟再合规的贷款平台,用多了也会让个人负债率超标。下次看到可用额度时,不妨先问问自己:这笔钱真的非借不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