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几年,不少贷款平台因高利贷、暴力催收或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暴雷,让借款人血本无归。本文整理了真实存在且已被官方通报的十大问题平台,深度剖析它们的运营模式、暴雷原因及受害案例。特别提醒大家在选择贷款渠道时,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开这些"深坑"!文末还附上实用避坑指南,建议收藏备用。
1. 贝宝金融:加密货币质押暴雷
2022年6月突然暂停用户提现,这个主打"比特币质押贷款"的平台,用虚拟货币作为抵押物放贷。当时很多币圈投资者把比特币存进去,结果遇上Luna币崩盘引发连锁反应。现在官网还能打开,但客服电话已成空号,涉及资金超过5亿美元,投资人维权群至今还在活跃。
2. 团贷网:千亿级P2P头目自首
2019年3月东莞警方通报,这个累计成交1300亿的平台涉嫌非法吸存。创始人唐军带着高管集体自首,留下22万投资人没收回本金。最讽刺的是,平台出事前一个月还在搞"加息促销",不少人就是这时候入坑的。这里提醒大家,看到"高回报+拉人头"模式的平台千万要躲开。
3. 爱钱进:汪涵代言翻车事件
2020年暴雷时待收本金还有227亿,37万出借人受影响。这个曾经请汪涵、刘国梁代言的平台,用"到期本息保障"的宣传语吸引投资人。后来发现他们把钱拿去搞自融,也就是左手倒右手的把戏。现在APP还能登录,但提现按钮根本点不动,官方兑付方案三年才还了17%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4. 点牛金融:首家美股上市P2P崩盘
2019年8月被浦东经侦查封,成为第一家暴雷的纳斯达克上市P2P。这个号称"车贷第一股"的平台,其实把投资人的钱拿去炒股、炒期货,结果遇上行情暴跌直接穿仓。创始人曾而新跑路到美国,现在还被红色通缉令追捕,3.6万投资人平均每人损失超8万元。
5. 善林金融:600家线下门店集体关门
2018年4月创始人周伯云自首,揭开这个庞氏骗局的面纱。他们用线下门店拉大爷大妈投资,承诺10%-15%的年化收益。结果钱根本没放贷出去,而是用来支付利息和开新店。最夸张的时候,全国有658家门店同时营业,最终造成被害人损失213亿元。
6. 易贷网:假标泛滥引发挤兑潮
2021年成都警方通报,这个运营9年的老平台涉嫌非吸。调查发现他们90%的标的都是假的,借款人信息全是员工编的。暴雷前三个月突然猛推"3月期12%高息标",吸引投资人加仓,结果到期全部无法兑付。待收金额62亿中,有45亿是最后三个月吸入的。
7. 钱宝网:500亿非法集资大案
虽然主要不是做贷款,但这个以"微商入驻押金"名义吸储的平台,确实给入驻商家提供过周转借款。2017年崩盘时未兑付本金高达300亿,创始人张小雷后来被判15年。最魔幻的是,很多投资人明知是骗局还往里冲,觉得"自己不会是最后一棒"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8. 草根投资:上市公司背景也靠不住
2018年8月暴雷的杭州平台,累计成交840亿。当时宣传有上市公司洲际油气入股,结果出事后发现所谓的入股根本没到账。风控总监后来交代,平台坏账率实际超过40%,但对外宣传却说坏账率不到1%。现在回想那些漂亮的运营数据,全是PS出来的。
9. 小牛在线:深圳最大P2P的坠落
2021年5月宣布退出网贷业务,待兑付104亿。这个曾经排名行业前十的平台,后期疯狂发36%年化的"应急标"。最坑的是开通了"债转商城",让投资人用待收本金高价购买劣质商品。有人算过,1万元债权只能兑换价值800元的商品,相当于二次收割。
10. 冠群驰骋:"扶贫贷款"竟是骗局
2019年立案的平台,打着"扶持小微企业"旗号非法吸储。业务员下乡给农民办"无抵押贷款",实际收取30%服务费。后来调查发现,所谓扶贫项目都是虚构的,钱都被拿去给股东买豪宅了。最惨的是河北某村,整村200多人被坑了600多万。
避坑指南:如何识别问题平台
看完这些案例是不是后背发凉?其实暴雷平台都有共同特征:首先是利率异常,年化超过24%的都要警惕;其次是宣传话术,凡是用"保本保息""稳赚不赔"的,基本都有问题;最后看运营模式,那些需要不断拉人头、资金流向不透明的平台,暴雷只是时间问题。
图片来源:www.wzask.com
建议大家贷款时:①查清平台是否具备放贷资质(看金融牌照)②对比实际年化利率是否超法定标准③签订合同前务必逐条阅读条款④保留所有交易凭证。记住,天上不会掉馅饼,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。如果遇到文中提到的平台,请立即停止交易并向警方报案。